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2025 新加坡留学申请费用支付方式揭秘!避坑技巧 + 省钱攻略

新加坡的留学费用支付,看着是简单的“给钱”,其实藏着不少门道。2025年了,支付方式比以前多了不少,但坑也跟着变了花样。今天就跟你们唠唠,申请新加坡留学时,那些钱该怎么付才省心。

2025 新加坡留学申请费用支付方式揭秘!避坑技巧 + 省钱攻略插图

一、申请费:小钱也得花对地方

别觉得申请费就几百新币,付错了照样能让你哭。新加坡的大学申请费,一般在50-150新币之间,公立大学稍贵,私立大学便宜点。但这笔钱付起来,讲究可不少。

信用卡支付:方便但得防“盗刷”

大部分学校都接受信用卡支付,Visa和MasterCard最通用,银联有时候会抽风。去年有个学生用银联付NTU申请费,显示成功了,学校却没收到,最后两边对账花了两周。

用信用卡付的时候,一定要截图保存支付凭证,最好连银行短信一起截。还有啊,有些学校会在支付页面注明“不支持虚拟信用卡”,别图方便用那些临时额度的卡,付了等于白付。

银行转账:稳当但得算“时差”

公立大学基本都接受银行转账,尤其是国际学生。但得注意,新加坡的银行工作日是周一到周五,周末和公共假期转账,到账时间会往后拖。2025年的新加坡公共假期里,春节和开斋节都放好几天,这时候转账可得提前算好时间。

转账时的备注栏,一定要写清楚申请号和姓名拼音,比如“APP2025001_ZHANG SAN”。老席见过最离谱的,有学生备注写“给NTU的钱”,学校财务查了半天都不知道是谁付的,最后只能原路退回。

二、学费:大头支出更得精打细算

学费可是笔大数目,公立大学本科一年3-5万新币,硕士4-8万新币,私立大学稍便宜但也不少。付这笔钱,不仅要安全,还得想想怎么省点手续费。

电汇:传统但靠谱

电汇是最常用的方式,尤其是大额支付。但每家银行的手续费不一样,国内银行一般收100-200人民币的手续费,新加坡这边的银行还会再扣10-20新币的接收费。所以转账时,最好多汇个50新币,免得被扣费后金额不够。

还有啊,汇率这东西跟过山车似的。去年有个学生家长,看汇率好的时候换了5万新币存在卡里,等交学费时省了差不多3000人民币。所以啊,别临时抱佛脚,多关注关注汇率波动,瞅准时机下手。

本地银行卡:来了新加坡再办更划算

如果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,打算去新加坡了,不妨到了之后办张本地银行卡。DBS、OCBC这些银行,给学生开的账户免年费,转账到学校账户还不用手续费。

办卡时记得带录取通知书和护照,有些银行还需要学生证,不过可以先用录取通知书办临时账户,等学生证下来再补资料。老席当年办的DBS账户,手机银行就能直接付学费,到账时间以秒计算,比国内转账爽多了。

分期付款:减轻压力的好选择

不少私立大学和部分公立大学的专业,支持分期付款。比如SIM就允许把一年的学费分成3期,每期间隔3个月。但要注意,分期付款可能会有手续费,一般是总金额的1%-3%。

申请分期付款前,一定要看清楚合同里的“逾期条款”。有个学生忘了付第二期学费,晚了三天,就被收了5%的滞纳金,心疼得直拍大腿。所以啊,最好在手机里设个提醒,提前一周就把钱准备好。

想对比不同学校的分期付款政策?新加坡留学中文网www.studyliuxue.com上有个“学费支付指南”,把各个学校的付款方式、截止日期都整理好了,简直是懒人福音。

三、住宿费:别让“押金”打水漂

新加坡的住宿费,一般要先付押金,再付租金。押金通常是1-2个月的租金,这笔钱付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。

银行转账给房东:一定要签合同

如果是租私人公寓或组屋,房东可能会让你直接转账到他的个人账户。这时候千万别心软,一定要先签租赁合同,并且在合同里写清楚“押金用于抵扣最后一个月租金或赔偿损失”。

转账时备注“XXX公寓XXX房间押金”,保留好转账凭证和合同复印件。老席有个朋友,租房子时没签合同,房东最后耍赖不退押金,报警都没用,只能吃哑巴亏。

学校宿舍:直接从学生账户扣最省心

学校宿舍的费用,一般可以从学生账户扣,或者用信用卡付。NUS和NTU都有自己的学生portal,登录进去点几下就能付款,还能设置自动扣款,省得忘了缴费被赶出来。

但要注意,学校宿舍的缴费截止日期一般比学期开始早两周,别等开学了才想起没交钱。去年有个学生,开学前一周才发现住宿费没付,差点被安排去临时宿舍住,那地方又小又吵,简直是渡劫。

四、保险费:小钱别省,付对才行

新加坡的留学生必须买医疗保险,一年大概200-500新币。这笔钱看着不多,但付错了可能会影响签证。

学校代购:省心但可能贵点

大部分学校会直接帮学生买保险,费用包含在学费里一起收。这种方式最省心,不用自己找保险公司,出了问题直接找学校国际处就行。

但老席得提醒你,有些学校的保险coverage比较基础,如果想保得全一点,可以自己买额外的保险。比如学校的保险可能不保牙科,你可以自己再买个牙科附加险,一年也就100多新币。

自己买保险:划算但得认准“approved”名单

如果想自己买保险,一定要认准新加坡教育部批准的保险公司,比如AIA、AXA这些。别贪便宜买那些没资质的,到时候理赔不了,哭都来不及。

买保险时,记得用信用卡支付,方便理赔时对账。付款后把保单打印出来,和签证材料一起提交,免得移民局抽查时拿不出来。

新加坡留学中文网www.studyliuxue.com上有教育部批准的保险公司名单,还有学长学姐的保险测评,帮你避开那些理赔难的坑。我去年就是在上面看了测评,给学生推荐了一款性价比超高的保险,比学校代购省了差不多200新币。

五、支付时最容易踩的坑,你中了几个?

1.汇率换算搞错了

有个学生付学费时,把新币当成人民币算了,结果付少了一半。等学校催款时,他还一脸懵:“我明明付够了啊!”最后不仅补了钱,还交了滞纳金,你说这冤不冤?

付账时,一定要看清楚货币单位,新加坡用的是SGD,别和RMB搞混了。最好在手机里下个汇率换算APP,付之前算三遍,确保金额没错。

2.截图不完整

支付成功后,只截了个“支付成功”的小窗口,没截订单号和金额。后来学校说没收到钱,他拿不出完整凭证,只能自认倒霉再付一次。

正确的做法是,把整个支付页面都截下来,包括订单号、金额、支付时间、交易号,最好再加上银行发来的短信截图,多截几张总没错。

3.轻信“代付”

有些中介说“可以帮忙代付”,结果收了钱没给学校,卷款跑路了。这种事虽然少,但每年都有发生,尤其是申请旺季的时候。

除非是特别信任的人,否则最好自己付款,或者让家长帮忙付。实在不方便的话,一定要找有资质的正规机构,并且签代付协议,把丑话说在前面。

新加坡的支付系统其实很成熟,只要你按规矩来,基本不会出问题。而且这边的学校财务都挺负责任的,真出了问题,发邮件过去说明情况,一般都能解决。

最后想问一句,那些为支付费用操心的日子,不都是为了能顺利踏上新加坡的土地,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吗?这点小麻烦,比起未来的收获,又算得了什么呢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